Arnold's Blog Arnold's Blog
🏠首页
  • Java
  • Python
💻前端
🕸️周边技术
🗒️札记
  • Tips
  • 读书
  • 友情链接
🧑‍💻关于
🔖收藏
  • 分类
  • 标签
  • 归档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
Arnold Shu
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🏠首页
  • Java
  • Python
💻前端
🕸️周边技术
🗒️札记
  • Tips
  • 读书
  • 友情链接
🧑‍💻关于
🔖收藏
  • 分类
  • 标签
  • 归档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Tips

    • 计算机常用存储单位
    • IDEA Alibaba规范化模板(代码格式化,注释模板化,常用自定义快捷键)
    • 设计模式的七大原则
    • 公司团队规范研发流程概要
    • 埋点技术可行性初探
      • 数据埋点是什么
      • 数据埋点的方式
        • 全埋点(无埋点)
        • 可视化埋点
        • 代码埋点
      • 主流埋点方式
    • 经典设计模式
    • IDEA 使用技巧
  • 读书
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more
  • Tips
Arnold Shu
2023-08-22
目录

埋点技术可行性初探

# 数据埋点是什么

数据埋点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,主要采集用户在网站或APP的使用情况、行为习惯等,方便产品/运营系统性的统计分析复杂的用户数据。简而言之,通过技术手段采集用户留痕的行为数据。

埋点中的一些术语:

  • 事件用户的行为记录(eg:我们有个落地页,我们想知道有多少人来到了落地页,多少人看完了落地页的文案素材,多少人点击了转化按钮最终完成了转化。那么我们就需要记录每一个用户的访问记录、浏览行为记录、转化按钮点击记录等等)
  • 属性:事件中的有用数据字段以及进一步深入分析事件的拓展信息字段

事件+属性,就构成了埋点的基础。数据埋点无法采集所有的用户数据,所以如何合理,丰富的采集用户有价值的数据则是我们需要注重设计思考的过程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埋点流程设计。

# 数据埋点的方式

# 全埋点(无埋点)

全埋点会自动采集所有的数据点位。

  • 实现方式:通过\SDK实现,将预先定义的某类事件(通常包括这四种事件类型:APP启动、APP关闭、页面访问、元素点击),通过SDK实现完全自动上报;

  • 优点:几乎可以监测和分析用户在App端的所有行为数据,并且可追溯;

  • 缺点:

    • 数据存储、计算、分析成本高昂,对用户在前端的加载也有影响。主流App几乎都不会采取此种方式。
  • 业面和按钮名称需要尽可能统一好理解。实现全埋点时,需要规范页面和元素的命名规则。

实现技术方案参考:

  • 数据采集技术揭秘:手把手教你全埋点技术解决方案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史上最强无痕埋点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手把手带你实现:小程序无痕全埋点SDK方案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埋点系列-采集SDK架构与原理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埋点SDK原理与实现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清晰详细的前端埋点SDK入门实现 (opens new window)

# 可视化埋点

通过点击交互,在产品界面上直接进行埋点。先分析,再圈选,是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埋点方式。

  • 实现方式:本质上也是前端全埋点;
  • 实现流程:
    • 事先在产品上埋一个 SDK
    • 客户代码已经确定改成SDK的接口规范
    • 通过可视化的方式,生成配置信息,也就是事件名称之类的定义
    • 将采集的数据按照配置重命名,进而就能做分析了
  • 优点:跳过技术部署,集成简单,小白也能很快上手;能够监测产品前端用户交互数据;
  • 缺点:所采集的数据,属于前端浅层数据,而侧重属性的数据带不回来。例如,对于新闻类App,能监测到用户点击标题的行为,但作者、细分标签、发布时间等数据无法采集,且无法进行数据追溯。

# 代码埋点

通过技术代码在App接口中进行埋点,需产品、技术、运营的通力配合。

  • 实现方式:
    • 前端埋点:基本上是由客户端、前端页面,直接将用户的行为记录下来,进行上报。因此可以记录得非常详细齐全,一些本地完成的操作,也可以得到上报;
    • 后端埋点:是将用户与服务端的交互记录进行上报。由于服务端记录比较精准,因而这种数据一般都比较可靠。而且一些没有发生在用户界面上的操作变化,也能通过后端埋点记录下来,比如商品库存的变化。通过导入工具或系统,将数据(通常是后端日志)直接进行上报。从经验上判断,后端采集适合结合深度业务数据的挖掘,而前端采集适合基于用户行为的产品运营。
      • 优点:做为“独立”的上报通道,其安全性、准确性较高。(前端通过用户层面的上报,可能会因为各种环境丢失数据、可能在传输途中被劫持);可结合相关业务数据,将整个业务过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;同质化的采集,使用后端替代前端采集,可提升因前端采集带来的性能流失,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。
      • 缺点:有些纯前端的行为,没有记录对应的后端日志,这部分数据无法采集和获知。
  • 优点:代码埋点可以采集到你想要的所有数据(服务端、客户端);前期需要系统性规划,数据分析会更贴合业务场景;且数据维度更丰富和深入,适合精细化分析和用户行为洞察;
  • 缺点:前期工作量会稍大,包括埋点规划和技术实施。产品新增功能后,需要技术埋点并且发布App后才能统计到数据。

埋点注意事项:无论采用哪种埋点方式,都应该根据业务场景和产品阶段,梳理和构建数据分析体系。埋点规划混乱、数据采集无序、数据分析断层,最终将会让企业陷入“有数据而无价值”的境地。

埋点优劣势

# 主流埋点方式

对一般的业务来说,通常会使用前端+后端埋点的组合方式:

  • 前端记录用户的行为日志,采用全埋点+代码埋点的综合模式,对页面访问等基础事件,全面记录和上报。对一些功能事件,增加专门的埋点事件。
  • 后端同步各项精准的业务数据日志,建立维度信息表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。

配合上埋点系统,持续对埋点数据进行管理,为数据分析、业务数据使用,提供源源不断的弹药。

​

#埋点技术
上次更新: 2024/04/02, 09:41:37
公司团队规范研发流程概要
经典设计模式

← 公司团队规范研发流程概要 经典设计模式→

最近更新
01
《领域驱动设计: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》书摘
12-26
02
Linux 的常用命令
10-22
03
程序设计中SPI和API
10-22
更多文章>
Theme by Vdoing | Copyright © 2017-2024 Arnold Shu | CC BY-SA 4.0 License
  • 跟随系统
  • 浅色模式
  • 深色模式
  • 阅读模式